鳌峰古村落:现代尘世美

Author: 林家大林 | Created: 2019-08-16


鳌峰村,旧名:鳌头高,地域面貌如鳌鱼卧水般,

故名鳌峰村,引独占鳌头之义。

始建于元末明初,有着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鳌峰村地处陆丰市博美镇政府所在地西侧,

经省文联、省民协组织评审专家终评认定,

成功入选广东省第六批古村落名单。

林氏祖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 1516 年,

首期只建了祖祠后座三间直,

立癸丁兼丑未分金。

后于公元 1561 年由三世祖林东沂,

再次动工连接祖祠中座和前座,

行中门才完成了三元四局型建制,

也叫三进二天井格式。


古民居群

南寨门早先为钱氏所立,

大约有六百多年历史,依然保留原始样貌。

以围寨防盗贼、野兽为目的。


据说开始只有三米左右高度,

至鳌峰始祖逸乐公入住之后,

于清朝康熙年间把寨墙重新加高至六米左右。

日前,举行了广东省古村落鳌峰村揭牌仪式!


东寨门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有二百多年。

据祖上相传,当年因人口增多,为方便出入,

请了风水大师来乡中监测地理才拟定了开一个东门。

并有“紫气东来,瑞霭呈祥”的吉兆。

寨门有二层,上层为值班楼层,开对称二个瞭望孔,

以观察寨外情况;设值班工作室和床铺方便人员作息。

在这里还可清晰见到当年寨墙加高的痕迹,

是乡村历史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印记。

下为寨门,右边有土梯阶直上二楼,

整体设计防患到位,

合理客观,比先前的南门有了明显的改进。

花岗岩条石铺设的石阶,

有点像古官道的感觉。

其历史积淀深厚,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诸如:

“明朝守备先锋林毅侃”、

“清朝奉政大夫林国俊

“清朝云情协济林应受林应侯

清朝魁星踢斗武魁林绍梅”、

“革命先驱林华(林礼刚)”、

“家国情怀爱国华侨林武嘉爱国华侨林朝阳”等人物...

为这片土地增添了莫名的神秘和无穷的意境。


西南寨门

西南寨门由寥氏所立,时间追溯应于明初阶段,

大约有六百多年。

相传寥氏属富有家族,早年为殷实之家,

地方盛传着“寥鼎和”富甲一方的故事。

但终因人丁不太兴旺而消沉。

现今遗留下来的寨墙和寨门均为寥氏的建筑物,

所建寨墙十分坚固。

遗憾的是寨墙于解放初期被减少了近二米。

但寨门曾经在不同时期修整过,

主要为屋顶和墙体的翻新和加固,建制未有改动。

位于墙内西南角的一口古井,

井边长满了青苔与蕨类植物,却依然保留着原始样貌。

满满的年代感。

西南寨门进来之后,此处曾经有一个粮库,

我们叫“粮库前”,记得儿时在这玩耍过,

那时候晒满了稻谷,到处是麻雀,

现在很少见到麻雀的踪影了。

大夫第

大夫第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 年,林国俊始建,

为三路组成的 建筑群体,建筑面积 1135 ㎡米,

为三间两进格式,构建严密, 属于较大型四合院结构。

2010 年被陆丰市指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林国俊,字肫亮,

生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 1710 年)

公元 1738 年获国子鉴太学学生——贡生。

公元 1742 年清乾隆壬戌岁恩科岁进士,

被诰封为奉政大夫,任苏州府同知一职,正五品职衔。


在苏州任职十年,主管当地盐税事务,

在任期间为官清正,善察民情,救灾扶贫,

颇有政绩, 声望很高。

1752 年秋,辞官故里,又十分重视教育,

他所倡导的义学, 得乡邻的好评。

据说霞绕林飞鹤年少时,

曾得到林国俊家人的慷慨支助。

他所建的“大夫第”落成之时,

 陆丰县知县张圻(乾隆十六年1751年上任)为曾送匾额“史占星聚” 予以表彰。

林国俊是鳌峰族中历史上很有建树的人物,

也是任职品位较高的先辈名宿。

九世昭格堂祖祠

“云情协济”这块牌匾是清朝乾隆帝时,

苏州知府为表彰对当地救灾有贡献的我乡商贾

林应受、林应侯兄弟而题赠的。

昭格堂建于清朝雍正年间,

立癸丁兼丑未分金行龙虎双门。

建筑颇具特色,堂中央处立一印亭,方正底座,

立四条石柱以抬梁式、 穿斗式结合托起亭盖,

屋顶为歇山式结构,屋脊有双龙盘旋, 

构思巧妙,工艺精美。

亭后为三间直硬山顶结构,两边各有厢房,

主体与两厢用火巷相隔,

两厢前面有二个小天井,构成五马拖车格局。

总建筑面积 537 平方米。

“春露”

“夏雨”

“秋霜”

“冬雪”

情趣高雅,此处别有韵味!

春联:横批“春色满园”,与里间四门的对联相对应。

“春露”的对联:春明雨露早,长林日繁荣;

“夏雨”的对联:风调雨顺惠淑景,人杰地灵业光华;

“秋霜”的对联:秌阳常祭典,诗礼传世家;

“冬雪”的对联:梅开盛世添五福,雪兆丰年示万家。

春夏秋冬皆有,诗书礼乐俱全。

这里是一所最让众人驻足的庭院

近三百年风雨,至今保持完整全貌,实属难得。


在一个安闲的午后,穿梭在古村落的巷道中,

走走停停用镜头定格古村落的明清遗风和现世安稳,

不知不觉地也会忘却喧嚣城市里的烦恼,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大概就是如此这般了吧。


对寨墙来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寨墙焕发着盎然生机,

牵牛花植物吸引蜻蜓驻足。

已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寨墙,

墙体是用溪沙、泥土、糯米、红糖、

贝壳灰混合夯筑而成的。

寨墙长满了青苔,满满的年代气息。

寨墙长满了牵牛花与藤三七花,

藤三七是由一个回乡认祖归宗的村民

由八万镇带回来种植的,之后遍布鳌峰每个角落,

藤三七较性喜湿润,耐旱,耐湿,

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根系分布较浅,

多分布在10厘米以内的土层。

根系好气性较强,在茎蔓分枝处易发生气生根,

因此,以选择通气性良好的沙壤土栽培为宜。

藤三七是落葵薯,又称川七、藤子三七

活血及消肿化淤的作用;

味微苦,性温,有活血补血之功能,

可用于补肾强腰,散瘀消肿。

主治腰膝痹痛,病后体弱,跌打损伤,骨折。

能够滋补、壮腰膝、消散痰、活血、

健胃保肝,促进骨骼生长。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

在哪里都是流浪

每每回故乡,

那质朴的原风景,

总是能还我躁动疲惫的心一片静谧的时光。

百年古榕树

旁边的水利沟(小河),儿时成群结伴来此游泳戏水。

那时的河水很清澈!有很多鱼、虾、蟹🦀,

水闸孔的下游河边还长了一片小竹林,🎋

时常在小竹林的河边用虫体验垂钓之乐趣🎣。

现在小竹林已不存在了。

池塘边以前长满了“臭刺花”又名“五色花草”

吸引来了很多“金龟子”“赤米金龟子

儿时免不了把它们🐞抓来玩,童年就如此经过。

每个人心中都留有一份童年、故乡的美好记忆

时过境迁,无论你走到哪里,身在何方?

想起儿时的那情,那景,总有一丝暖流涌上心头

让我们久久回味,念念不忘。

喜欢这种满目的绿,

总是让人有种无法抗拒的心旷神怡!

生活是一面镜子,

你对着它笑它就笑,对着它哭它就哭。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一路微笑前行,悠然从容地老去,

惟愿岁月的静好长驻人间,如唇边那抹恬淡的笑意,

温馨如花,温情似水,柔柔而和和,绵绵而长长…


全景图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航拍图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手机横屏观看结束↑↑↑


经过鳞次栉比的民居群,

你可以感受一个原汁原味的鳌峰。


鳌峰田洋的水利沟

万物自有归处其实我们什么也留不住…

也许是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农村老家

进城生活

我们这个时代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

深切地关注、谈论乡愁

水稻田“农忙假”时已收割🌾,

田已耕好,现在准备插秧苗了。

也许吵闹的城市缺少人情温暖

人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

在闲暇的时光中

故乡隐约的召唤牵动灵魂,化作乡愁入梦

稻秸秆(稻草)

稻秧苗与底座

田螺与田螺蛋

小桥流水

城市因农村而精致

农村因城市而珍贵

用一些时间

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不虚此行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你懂的,不采白不采

洁白的环翅马齿苋花朵,争芳斗艳!

漫步田的道路

让心灵慢下来

品味田园风光

让浮躁的心找到归宿

手机随拍

隔着屏幕

仿佛间嗅到空气的味道

水葫芦又名凤眼蓝

在大地上随意行走,喜欢淡淡的景色,

水墨一般的情韵。

前面一片荷花池

我惊异于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倾心于它的清新之美,

明朗的天空下,青山绿水绕,

优美的景色令人心旌摇荡,生命在瞬间涤清了风尘。


稻秧苗,农民兄弟正在插秧

我欣赏开在田中的一朵花,流在荒原的一行水,

飘在天上的一朵云。


它们姿态各异,自由自在,超尘脱世,随遇而安,

淡然面对苍天大地,保持着远离喧器的静美。

沿着蜿蜒的小路,来到生机盎然的旷野,

在花的海洋、绿的世界里流连,看蜂飞蝶舞,

听雀鸟高唱,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融融的暖意流遍全身,

一种美好的情愫在心中悄然滋长。

清晨的风拂过鳌峰的荷塘,多云的天气格外清爽。

青竹向我挥手,赤雀为我吟唱。

我在这繁杂的尘世间,享受静谧时光。

任何地方,都可以生长

任何去处,都是归宿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即使生命如尘

仍愿岁月如歌

喧闹的年代如风一般远去,那颗经过生活磨砺的心,

却已变得沉静柔软,

撒下了温情的种子,萌生出平和的心境。

不再去追逐一场繁华,知道时光是把无情剑,

会消遣世上的一切,好花也难免缤纷一地,

盛景也有暗淡的一天。

只有那平淡的岁月,伴随我们质朴的生命

眺望细水长流,闻听语花香,一起走到人生的尽头。

若能深知「无常」和「空性」

就不会再执着「永恒」与「得失」

全景图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手机横屏观看结束↑↑↑


历史渊源

林氏世系脉络林姓始出于子姓,为黄帝之裔,历经三十二代而生比干,为商纣之少帅。因直谏,纣王无道赐其剖腹见心而死。


此时比干之妇人已有孕三个月而逃难于长林石室之中,期届十月而生男婴。

周武王灭商纣之后,追念比干之忠义,遂访其墓, 并征其所生之男于长林石室之中,赐姓林氏,命名为坚,封地于河南之博陵,赐为大夫。


自西周起,历秦、两汉、曹魏、两晋,繁衍四十六代, 首发于山西齐鲁之地。

第四十六代裔孙颖公之次子禄公,再由齐鲁下邳迁入闽南为官——晋安郡王,今福建晋江市。晋安郡王第七代裔孙孝宝,学识卓越,进士及第,封为泉州刺史,遂由晋安温陵迁入莆田北螺村。


传四世万宠公,公生三子,长为韬、次为披、三为昌。次子披公教子有方,生九子均为刺史。

为历史上的“九牧林”系。披的第六子蕴公为邵州刺史,是我系闽林的鼻祖。


蕴公的第十六代孙雅公任广州 府太学教授,由莆田移居入粤之广州白云区。雅公次子伟公又从白云移入东莞茶园。我鳌峰始祖逸乐公为伟公的第十代裔孙。

逸乐公于明朝成化年间从东莞茶园首迁惠东,又辗转海陆丰之鹅埠、东莞围,一路跋涉于明朝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入住鳌峰村。


入住之时村中有“钱、封、江、李、廖”等姓氏。于后其他姓氏陆续迁出,廖姓与我们是姻亲,同住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民国十一年,公元1930年廖姓也迁走。


至此,鳌峰村才由我林姓一族居住。历经五百多年生息繁衍,自始祖逸乐公起已传了廿二世。家族世系以鳌峰为本源向外发展的有:印尼系、香港系、揭阳象岗系、陆丰甲西刺潭寨系、陆丰大安兰茶系,裔孙达三万余众。


鳌峰林姓家族,上溯下引世衍脉络清楚,历时三千余年, 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不忘使命,共铸美好的明天而共努力!


在外的游子,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待续...


寻一处古村落寄一抹情怀:鳌峰游记↓↓↓





陆丰陆丰(lufeng-com)开通群组,添加微信号:28888882,邀请你加入群聊。


点个在看

分享给你的家人朋友~

Publish: 陆丰陆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