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陆丰陆丰 | 日期: 2019-08-10
元山寺位于碣石镇北郊玄武山簏,始建于南宋建炎年(1127年),最初为没有名称的小庙宇,奉祀“玄天上帝”神像。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碣石建卫城,才称玄武庙。明万历五年(1577年),驻碣石卫总兵侯继高主持扩建,始称玄山寺。清康熙(玄烨)年间,为避帝讳,改“玄”为“元”,故有元山寺之称,并在正殿内同时供奉玄天上帝和释迦牟尼佛像,成为一所释道汇流的寺庙。元山寺是一座多组合四合院组成的的古建筑群,现仍保存着明代扩建的山门、前殿、中殿、正殿、配殿、左右庑廊、方丈厅等建筑99间,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2001年7月17日,元山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山书院位于龙山中学校园内。乾隆七年(1742年),陆丰知县陈冠世于龙山之阳建龙山书院。乾隆九年七月至十年五月 (1774一1775年),县令王之正常亲为书院诸生讲学课艺。嘉庆七年(1802年)飓风登陆,书院毁坏。嘉庆廿五年(1820年)县令傅碧荣修之,惠潮兵备夏公更院名为“培英书院”,阮制府来陆阅兵,命院仍名“龙山”。咸丰季年,院毁于兵祸。光绪五年(1879年),知县徐赓升发《筹修龙山书院示》筹集银两,聘请工匠缮治,夏五月落成,有一堂、廿一室、三厨。延师开讲舍,龙山之麓,书声琅琅。光绪卅二年(1906年)废科举,书院改为“龙山高等小学堂”。1924年改为“龙山中学”。
玄武山古戏台位于碣石镇元山寺前殿对面100米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当地官绅集资重修,把戏台扩建为台面宽五丈二尺左右的大型戏台,并首演正字戏“三国戏”。1969年戏台被毁,1986年3月在原址复原重建。台基高1.2米,面宽22米,深16米。其建筑为重檐琉璃歇山顶、抬梁式梁架结构。戏台正中悬挂着清咸丰年间探花李文田题刻的“台阁文章”匾额。戏台造型古朴,各种木雕石刻,人物花鸟,栩栩如生,为目前广东规模最大的寺庙戏台。
1
◆南海夫人庙位于甲子镇城西社区环城东路。明万历元年(1573年),李棠中举后为其妻卓氏而建的纪念祠,御史邓练题匾“南海夫人”,故称南海夫人庙。清乾隆十年(1744年)陆丰县令王之正改称“节烈祠”。
◆广德禅院位于碣石镇广德大巷,原名永兴古寺,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廿八年(1590年),李实搬迁永兴古寺到石桥场土城东南处,重建并题字“广德禅院”。
甲子待渡山
甲子镇的待渡山又名大胆山。相传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宋都临安失陷,赵罡及其弟两帝在张世杰、陆秀夫等护卫下,从福州沿海逃至甲子,驻扎此山,意欲东进与文天祥会师,以图东山再起,故得名"待渡山"。待度山山顶矗立着"甲秀楼"古塔,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为两层泥塔,高15米,呈六角形,葫芦盖顶。门额“甲秀楼”三字,是清光绪庚子科举人张兆禧所书写,其父清道光丙午科举人张光栋题撰门联:“书云大笔手,障海小神山”。待渡山下进食亭,是一座四角四柱、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凉亭。现存的甲秀楼样貌系重修后的样貌。
摩崖石刻
陆丰市摩崖石刻主要集中在碣石玄武山、金厢观音岭和甲子镇内。较负盛名的有宋代的“桂林”“石屏”“登瀛”,明清时期的“镇海石”、“桂林耸秀”、“山不在高”、“天开甲子”、“木石奇观”等,这些石刻大多为楷书阴刻,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石屏”石刻位于碣石镇内,是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镌刻,为朝廷差官梁满出使碣石时所书。
◆“桂林”石刻位于碣石镇桂林村西北面,是北宋祥符大夫陈谠宦游寓至此留下字迹。
◆ “登瀛”石刻位于甲子待渡山,为南宋庆定十年丁丑科进士范良臣所题。
◆镇海石位于金厢观音岭海边沙滩上,是汕尾市境内最大的摩崖石刻。石上镌刻明、清两代朝廷官员题字。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镇海石”由分守道浙姚胡时化所书,钦差兵巡道郑岳和参将成大儒同立;明万历庚子年,胡国卿题刻“扬威止水”;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镇碣使者邓万林、黄如山等人分别题刻“永镇安澜”、“水天一色”、“天水相与永”等。
◆“山不在高”石刻位于玄武山福星垒塔东侧,为清光绪十六年镇碣使者邓万林题写。
◆“桂林耸秀”石刻位于碣石镇桂林村“桂林”石刻左侧,为清光绪十八年镇碣使者邓万林题写。
◆ “一柱擎天”是甲子八景之一。石上有四处摩崖石刻,其一处是明朝万历十年孟冬吉旦由分守岭东道胡时化题、本道中军守备浙姚阮应辰重刊的“天开甲子,巨石临门。一声霹雳,震动乾坤。”
来源:陆丰政协
往期回顾:
陆丰陆丰(lufeng-com)开通群组,添加微信号:28888882,邀请你加入群聊。
点个“在看”
分享给你的家人朋友~
来源: 陆丰陆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