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陆丰陆丰 | 日期: 2019-06-05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国,它不仅表现在尘封地下数千年的文物当中,也体现在中国许多历史非常悠久的节日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但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传统节日如此之多,而且每个节日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非常深厚,许多节日的由来和传说丰富到中国人都很难完全了解。比如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就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它的传统习俗和传说故事很多,在民间流传甚广。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它的历史底蕴深厚,光是名称就多达数十个,其中较为出名的是端五节、重五节、端阳节、午日节等,而且每个名称都有根据,比如《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因此“端五”逐渐演变成“端午”。而据《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仲夏正是五月,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因此也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当然,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小众叫法,非常俏皮,比如明代许多地方就将五月初五叫做“女儿节”,比如明朝沈榜在《宛署杂记》中写道:“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而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有许多种说法,其中最为著名的当然是“纪念屈原说”。历史上真正的屈原与民间传说中区别不大,他的确是楚国的一位忠臣贤士,不愿意与奸臣同流合污,却因为君王昏庸,又遭到奸佞小人构陷,因此被不断贬谪,惨遭流放。即使如此,屈原仍旧心怀祖国和人民,直到楚国国都被破,屈原在五月初五愤笔写下遗作《怀沙》,纵身投江而死,追随祖国而去,离骚终成绝唱。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无不痛哭,他们赶到汨罗江凭吊,渔夫驾舟想要打捞屈原的遗体,百姓们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就向汨罗江投放食物,希望鱼虾不要蚕食屈原,之后便形成了端午节,并且在节日时人们都会吃粽子,饮雄黄,赛龙舟,以纪念屈原。
不过在民间传说当中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都是楚国人,不过他的亲人皆被楚王所杀,因此伍子胥与楚国结下死仇。伍子胥为了复仇投奔吴国,并帮助吴国伐楚,攻进楚国都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但伍子胥将他的尸首挖了出来,鞭尸三百,大仇终于得报。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吴国成为当时的霸主,越国也被新任吴王夫差大败。不过由于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夫差打算放过越国,伍子胥极力反对,却遭到构陷,夫差打算赐死伍子胥。伍子胥对吴国彻底失望,他死前告诉邻居说:“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夫差听说后震怒,遂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投入大江,而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又加上伍子胥投江比屈原投江更早,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伍子胥。在古代百姓们都尊伍子胥英灵为海神之一,比如王充就在《论衡》中说:“子胥恚恨,驱水为涛,以溺杀人。今时会稽、丹徒大江、钱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足以可见伍子胥在江浙一带,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除此之外,近代以来在长江中下游附近地区出土的大量远古时期的文物又为研究端午节起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端午节可能是少数民族所创造。在出土的文物当中,考古队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有一个叫做百越族的少数民族,他们以“龙”为图腾,居住在水乡,直到秦朝时这个部落仍旧存在。专家通过对出土陶器和青铜器的研究发现,端午节可能是这个古老民族所创造的。随着历史的发展,百越族不断扩大,与汉族等融为一体,因此端午节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节日。由于有出土文物的支持,因此这种说法目前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支持。
端午节已经拥有数千年前的历史,这个古老的节日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许多人也将五月初五看作是一个吉利的日子,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五月初五其实是一个“恶日”。在汉代,五月是一年当中“恶气”最盛的月份,而五月初五,又是当中“最恶”,因此在古代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非常不吉利的日子。比如在王充的《论衡》当中就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的说法,《后汉书》也记载有此类习俗。当然,也正是因为五月初五这一天在古代人们看来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才形成了饮雄黄等一系列习俗,目的就是祛除瘟邪,祈求平安。
如今,五月初五已经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不再代表“恶日”,而是成为人们心中代表美好的符号,这没什么不好,节日也要与时俱进,时代的发展必然会赋予其新的内涵。不过与此同时,端午节当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是留给后人的珍贵财富,是跨过千年历史长河的文化结晶。作为后人,我们应当弘扬传统节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端午节新的生命力。
陆丰陆丰(lufeng-com)开通群组,添加微信号:shanwei,私信发送关键字:lufeng,自动邀请你加入群聊。
点个“在看”
分享给你的家人朋友~
来源: 陆丰陆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