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2日,《南方日报》以《笔从溪碧来——源自“总理金笔”的红色往事与初心叩问》为题,报道了一支据称当年周恩来用过的金笔,竟穿越时光,重现在世人面前。经《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联合深挖,证实确有其事,金笔现为南方日报社前社委黄峨收藏。近日,记者来到陆丰桥冲镇溪碧村,与镇、村干部一道缅怀那段红色往事。
红色村庄早期的斗争
陆丰市桥冲镇溪碧村三面环山。1925年,在中共陆丰县委的领导下,该村建立了农会组织,成为陆丰地下党组织东南片区的交通站,时任陆丰县委委员、宣传部长陈谷荪长驻该村领导指挥陆丰东南片区的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
到1927年,溪碧村居下自然村张厝村成为溪碧农会、农军、赤卫队的驻扎点、集会点和联络点,村地下党组织小组长张娘宽、农会会长陈里月、赤卫队大队长文世丙、赤卫队副队长林花等都是骨干,村民张嫲娇任通信员。溪碧村委的热血青年、普通群众纷纷加入革命队伍。在海陆丰金碣区赤卫队大队长陈宝兴的带领下,溪碧农军多次对驻在大塘乡的白军李营长、卢天醇部发起游击战争。
周总理养病旧事
据黄秀文自述《难忘的日子——记一九二七年周恩来同志到陆丰》文中记载:“第四天接到县委的通知,要我护送周恩来同志到革命基础很好的溪碧村去医病。那里有一位可靠的中医生。这天晚上,我备了一乘轿子送周恩来同志到县委早已布置好的接头地点,当时叶挺同志、杨石魂同志和两个警卫员也一起去了。过了四、五天,天还没有亮,周恩来同志又乘着轿子和叶挺同志等一行人回到我的家里。”
1927年,南昌起义南辙部队奔向海陆丰,周恩来在叶挺、杨石魂等人护送下辗转甲子、湖东、南塘抵达金厢镇下埔村黄厝寮自然村,住在南塘区委书记黄秀文家里。当时周恩来发着高烧,经黄秀文请示县委,秘密将他送往溪碧村治疗。
接到任务后,溪碧村地下党组织立即行动起来。陈宝兴系溪碧村委辖下过路溪自然村人氏,他派赤卫队长文世丙带领村赤卫队员、农民自卫队员接来周恩来。因陈谷荪与溪碧村民陈水珠是亲戚关系,因此陈谷荪决定将周恩来等人安置在陈水珠家中。陈水珠是溪碧村一位热心革命的农民,他在农会积极分子中年岁最大,办事积极公道,大家尊称他水珠叔(大革命失败后不幸被反动派杀害)。当时陈水珠有一间新房在村西的后头,建成几年都没有搬进去住,只作为柴草库房半空着,陈谷荪认为这个地方幽静,又是闲着没住人,便和陈水珠商量让周恩来等人暂住。哪知陈水珠一口回绝。陈谷荪有些不解,你陈水珠平时可不是这么小气的人啊。
陈水珠知道陈谷荪误会了,神秘地把嘴巴凑到他的耳边小声说:“不干净。”
陈谷荪说:“大家一动手,一下子就打扫干净了。”
陈水珠透了底:“有圣人作怪。”
陈谷荪哈哈大笑说:“那也好,让共产党的大将军把它赶得一干二净。”
于是,陈水珠这间闲房成为周恩来等人在溪碧村的暂住之地。
陈水珠与大塘乡名医卢阔(人称“阔先”)是世交,陈谷荪特意安排陈水珠去把“阔先”请来,说是家里有人病了。果然,“阔先”一请即到。
为避免泄漏风声,陈谷荪等人说服了“阔先”暂时不要回大塘乡,开了处方由陈水珠到大塘乡“阔先”的药店取药,并告知“阔先”家属过几天才回家。“阔先”也是见过世面的,欣然同意。在“阔先”的精心诊治下,周恩来的病情有明显好转,热退病除,精神爽利,大家都非常高兴。因当时白军驻扎在大塘乡,距离溪碧村三公里路,在周恩来治病这几天里,溪碧村地下党组织、农军、赤卫队员和一些热心青年全部动员起来、日夜在村口值哨。
周恩来于1927年10月17日夜到达溪碧村,至10月21日夜病情大好时,才向众人透露了自己的身份,众人大吃一惊之后,甚为欣喜。溪碧村的地下党组织遂请周恩来为该村的工作作指示。10月21夜,周恩来、叶挺、杨石魂、警卫员和溪碧村农会队员、自卫队员以及一些热血青年共四十多人召开会议。周恩来对在座战士们和革命群众的付出,表示感谢,又为大家讲明革命形势,指出敌我处于相持态势,要有与国民党白军斗争到底的精神。
1927年10月23日,陈谷荪派陈妈家等八人秘密护送周恩来一行经琐城岭回金厢黄厝寮。临别时,周恩来将自已用过的“关勒铭牌”金笔送给陈妈家做留念。后陈妈家将金笔传给其子陈金松,陈金松乃南方日报社原社委黄峨的姐夫,在黄峨考上大学时,陈金松将金笔转赠黄峨,现由黄峨收藏。
遭敌人秋后算账
送走周恩来等人之后,国民党白军侦知周恩来曾经在溪碧村治病的蛛丝马迹,多次对溪碧村尤其是张厝村进行围剿,抓捕地下党员、革命群众,进行刑讯逼供,追问周恩来的去向。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赤胆忠心,始终闭口不言、只字不露。国民党白军恼羞成怒,将革命群众张福清、张绵等拘押到文新村连埔埕进行枪杀。1933年3月8日,白军再次对张厝村围剿搜捕,与农军和革命群众激战。在敌众我寡、枪机弹药缺乏的情况下,农军且战且退上山顶,国民党军不敢上山,返回张厝村抢劫物品,洗劫一空之后,放火将张厝村三十六间房屋焚毁,造成该村300多人无家可归,散落他乡。
1967年3月,党和政府决定对张厝村进行重建,建起四排房屋,每排六间,共二十四间,召回了部分愿意回村居住的村民,共12户100多人,他们过上了新生活。
溪碧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该村的陈里月、陈兴、林花、文世丙等十三人被确认为革命烈士。
汕尾日报记者:沈洛羊